毛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毛球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版QE大战全面开始

发布时间:2021-01-25 14:59:57 阅读: 来源:毛球厂家

中国版QE大战全面开始

中国信贷增长估计会达10万亿人民币以上或创历史新高。而这个信贷增长量,远大于欧美日三大央行量化宽松的规模。

从7-8月开始,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些许下跌及销售快速减少,不仅导致了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上升,也让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危机,及一些地方的区域型金融泡沫风险正在暴露出来。  因此,到了9月底,面对国内区域性风险及系统性风险可能发生,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开始重大的转向。

这种宏观调控政策重大转身最为主要的标志是,央行及银监会在9月30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而《通知》的下发,不仅中断了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和市场预期回转,而且也意味着新政府推行了近两年的经济政策的结束。  因为,《通知》最为实质不仅在于是一项房地产政策变化,即通过这种过度的信贷优惠政策来救起房价正在些许下跌的市场,更在于又拿起房地产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更在于可能让中国经济增长又回到“房地产化”经济的老路。  因为,从《通知》的内容来看,其表面上看是通过银行的过度优惠政策来提高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释放居民的住房需求,但是实际上这种住房需求主要不是居民的消费性住房需求,而主要是居民的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  而利用银行信贷过度优惠政策涌现出到住房市场的投机投资性需求则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关键,也是前几年国内经济、政治及社会问题向房地产聚集的根源。  因为,在当前的房价水平下,无论出台什么信贷优惠政策,对住房消费者来说,都是没有支付能够进入市场的。  即使有少数住房消费者有支付能力进入市场,他们也只能接手高价格的住房,增加他们的负担。  所以,在房价处于高位时出台信贷优惠政策,有利的不是真正的住房市场消费者,而是有利于住房投机投资者。特别是《通知》最为重要的是鼓励现在持有住房或持有更多住房只要还清银行贷款的居民就可能通过过度的优惠信贷政策进入住房市场。  试想,在没有严格的住房税收政策事中及事后的限制情况下,购买一套住房都可用于投机投资,那么持有两套以上的住房的居民岂能不把购买住房用作投机投资或赚钱工具而仅是所谓“改善性住房”呢?  也就是说,房贷新政全面鼓励居民住房的投机投资,其房地产政策的全面宽松可以比2008年的131号文件有过之无不及。  还有,从刚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内容来看,国内央行从9月开始具体调整货币政策方向,在“定向宽松”的大原则下,不断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而且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与传统的央行宽松政策有很大不同,即不是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而是央行采取美日欧各主要央行运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经验,以再贷款、再贴现、短期流动性调节、抵押补充贷款,以及常备借贷便利(SLF)等作法,进行新的组合式货币政策宽松。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就指出,9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 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別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8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也就是说,9-10份以来,央行通过MLF进行定向宽松,而非早前市场盛传的以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 SLF)向指定的金融机构投放资金。  还有,这次央行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还有表现为在推出房贷新政时,鼓励银行业发行美国式的MBS,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国内央行的全面宽松政策,其相关的措施,甚至于比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那次政府出招注入流动性还会多,政策出台更为频繁。只不过,所出招的方式不同,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所以央行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关注度不是那样高。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融资规模,无论是银行体系的信贷增长还是社会融资总额的增长都可能创历史最高水平。比如累计今年前9个月银行发放贷款余额,新增人民币达7.7万亿人民币。  按照这个速度,国内银行信贷增长估计会达10万亿人民币以上,可能创历史新高。而这样一个信贷增长量,远大于欧美日本三大央行量化宽松的规模。  还有,在央行货币政策全面量宽大转向时,国家发改委也加快重大项目审批。发改委近日公布,目前建造中的重大水利公共工程投资金融已经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  从10月以来,已批准六条铁路和五个机场基础建设项目,具体落实人民币投资达2,500元。即目前市场上正是鼓吹的马歇尔计划。  可以说,无论是从自身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验,还是从美国及日本的量宽政策的经验来看,中国式的量宽也是如此。  尽管通过过度信贷扩张能够短期内缓解经济下行之压力,甚至于造就经济短期繁荣,但它是否能够把国家经济带向持续繁荣增长之路是不确定的。对此,政府还得慎重权衡。  本文作者易宪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货币政策进入新常态 央行可按需使用储备工具  “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指出。  笔者认为,习主席讲的“所拥有的政策储备”中货币政策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是化解风险、防范风险、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武器”。  今年以来,央行以创新的工具投放基础货币平抑流动性的异常波动,政策发力以定向为主,通过公开市场利率调整推动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三个变化成为货币政策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央行的这种操作思路还将延续至明年。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作用下,未来货币政策的新常态还面临着诸多微调或者变数。这些微调或变数从央行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措辞调整就可见一斑。与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央行此份报告中的“中国经济形势展望”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进行了多处措辞调整。  首先,在评估实体经济未来风险和挑战时,此前的报告涉及面广但应对措施也较分散,而本季度报告则明确指出,货币政策需兼顾多重矛盾,“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  从央行上面的表述来看,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受到影响,说明现在或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前期推出的定向政策的消化期;“防止过度放水”则可以看作是对近期市场呼吁全面降准的一种回应,防止“固化结构扭曲”则意味着货币政策仍将在结构调整上发力;防止“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似在暗示对全面降息乐观的机构,这个政策也不会轻易出台。  其次,在阐述应对经济下行的思路时,此前的报告仅是强调相关政策要相互配合,而本季度报告则清晰的提出“需要统筹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和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之间的次序和相互协调配合”。  央行此处透露的信息是,未来适用于经济“调结构”的政策将获得先行,而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需求则要次之。那些资产结构配置不合理的金融机构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加快进行调整,否则会有难关在前面等着它们。  第三,在阐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时做出了三处调整,在“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前加上了“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将“增强调控的预见性”调整为“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将“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更加明确的确定为“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将“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更改为“调节好流动性水平”。  这些表述的变化或许说明央行已经确认中国经济完全进入了新常态,所以政策工具选择将以实体经济的需要作为第一准则。  总体来看,短期内央行可能会更多地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以及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创新工具对流动性进行“微调”,同时加大此类操作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降低市场对全面降准和全面降息的预期,为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营造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而从长期看,央行将更注重流动性投放与银行信贷发放的结合。  其实,货币政策的上述变化瞄准的仍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公开承认使用MLF向银行注资,令市场着实兴奋了一把。这个政策工具可以对冲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放缓的影响,并以较低的融资成本锚定中期政策利率,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未来降低融资成本会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等多措并举来实现。  总之,央行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虽然措辞精妙、含义隐晦、解读空间巨大,但货币政策工具开始由数量转向价格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变化需要足够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撑,现在央行的政策储备工具箱已经装满,可随时按需使用。(证券日报)

中国货币政策暂时进入观察期 定向宽松或成主调  10月31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上延续平稳操作,“200亿元+14天正回购”模式已持续一个月。第二轮SLF(常备借贷便利)过后,政策暂进入空窗观察期,但在经济仍欠活力及外汇占款趋势性少增背景下,还需要偏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扶助。  分析人士一致认为,目前央行在价格和数量调控上仍分别倚重正回购利率及SLF,现阶段看宽松力度适中;未来如果经济进一步走弱,定向宽松仍有空间可挖,如暂停正回购乃至重启逆回购等,若效果仍不明显,降息降准等政策或才会被纳入考虑范围。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认为,“货币政策还保持宽松的方向,但总量上未必会有很大的增幅,还是要有所控制,主要是通过各种组合引导利率下行。”  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王强松则认为,外汇占款在不断地走低,基础货币肯定是要投放的,央行可选择的手段很多,要关注的就是以哪种方式进行投放。  定向宽松或成主调  9月和10月,中国央行连续两个月在同一周内祭出“SLF投放资金+正回购利率下调”的组合拳,量价配合意图较为明确,这也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定向宽松仍是政策主基调。  王强松认为,总体定向宽松的政策态度应该不会变,包括最近李克强总理的表态,以及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这都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常务会议提出,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会议称,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同时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产品,对建设城市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多的给予奖励。  周浩亦指出,与公开市场相比,SLF释放流动性的效果更明显,资金量更大,而且期限更长,并且可以有条件地自动展期,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同时结合正回购利率的下调,最终趋势还是要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援引消息人士称,数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接获央行通知,将通过SLF获得流动性支持,每家规模约300亿元,共计金额约2000亿元左右;此外,央行此次发放的SLF期限三个月,利率为3.5%,比上次向五大国有银行发放的SLF降低了10-20个BP(基点)。对于未来政策方向,王强松谈到,可以关注即将发布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口径是否有转变。  “正转逆”预期犹存  目前,对于未来公开市场正回购暂停以至转为逆回购的预期犹存。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的报告指出,在未来除央行以外的因素仍不十分有利于流动性的情况下,预计央行仍有可能采取一定的放松政策,何时暂停正回购并重启逆回购是值得关注的。2012年和2013年在外汇占款减少的背景下,央行都有过暂停正回购重启逆回购的动作,预计可能在三个月之内会有类似动作。报告称,如果未来央行暂停正回购重启逆回购,可能会被市场继续视为放松政策的一部分,仍给予积极的回应。不过实际的影响来看,仍需要看具体的资金投放量和央行是否进一步下调回购的发行利率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  对于暂停正回购并重启逆回购,南京银行王强松亦认为,有这种可能性,但现在流动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央行也有SLF的工具可以运用。所以在公开市场上维持正回购,但进一步下调利率,以及转向逆回购,都属于宽松的信号,亦都是选项。  不过澳新银行周浩谈到,央行还是保持目前的节奏可能性较大,正回购现在更多地承担利率引导的作用,操作量由于规模不大且稳定,其意义及对市场的影响都已弱化,“如果哪天要调的话,没有这个(正回购)也不行。”  他并指出,从流动性的投放角度看,在引导利率下行的趋势中,央行希望减缓时点性的脉冲式波动,在资金面可能出现不利影响前,央行就提前动作,防止利率冲高,比如最近两个月的SLF都是在新股集中IPO前进行的。  今年以来,央行仅在1月进行了多个期限的逆回购,随后自2月中旬起转为正回购,期限含14和28天两种,二者操作频率不尽相同。(时代周报)

79平米装修效果图

178平米装修效果图

民庆家园

珊瑚水岸二期